为何 BUZZ 指数成为圈内热点
2021-03-22
你听说过 BUZZ NextGen AI US Sentiment Leaders 指数(简称“BUZZ指数”)吗?关于这个话题确实有很多 buzz(热议)。但是今天我想要转换焦点,讨论为何 BUZZ 指数成为了圈内热点。
在该指数推出之前,我接受了许多媒体采访,帮助记者们理解其基本指数的方法论以及一个概念——如果从表面上看,这个概念可能会引起传统金融专业人士的怀疑。让个人投资者挑选股票?从某种意义上说,没错,BUZZ 指数就是这么做的。
股票选择受到数百万网络互动情绪的推动
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讨论各种话题的平台,包括股票。如果你看 Twitter、StockTwits、Reddit 等平台上关于某只股票的每一篇帖子,并将所有平台上的正面、中性和负面情绪汇总起来,看看“风向”如何?但是专业的投资者却不禁会问:知道这些情绪对是否决定投资某只股票有价值吗?
在金融市场上,情绪并不是一个新概念。过去,投资者情绪是通过股票价格水平的变化来衡量的。而如今,每天都有数百万条帖子在社交平台上被分享——这些帖子来自全国各地,每个帖子都提供了自己的观点。科技使人们能够聚合数百万条帖子,并识别人们对某只股票的集体情绪,甚至可能在股价反映出来之前就识别到了。
三个让投资者考虑 BUZZ 指数的理由
每次推出 ETF 时,我们都要判断一下这个想法最能引起谁的共鸣,以便适当地引导资源。对 BUZZ 指数来说,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机构层面上该方法的可靠性,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:试图向传统金融专业人士推荐这种方法可能会碰壁。当然,在专业人士中可能会有人采纳,但我们认为可能会在个人投资者中发现他们更能采纳这种方法。然而,有趣的事情发生了:我们接到了很多投顾的电话。
许多打来电话的投顾都表示,他们之所以打来电话,是因为他们的千禧一代投资者咨询过BUZZ指数。投顾们想要了解更多,这也让我不禁思考,为什么投顾们会考虑这个策略。
1. 千禧一代
他们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新的数字世界,他们也乐于在网上分享照片、个人动态和想法。就像那些投顾一样,探索一个可能引起千禧一代投资者共鸣的想法,尤其是在策略合理的情况下,可能具有良好的商业意义。对 BUZZ 指数持开放态度是与年轻客户保持联系的好方法。如果你是千禧一代投资者的投顾,你可能已经明白这一点了。
2. 专注于更大的规则
让客户有章有法很难。实际交易中投资人极易受情绪影响,尤其是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。牛市中,大家都争相打探消息,也较容易相信消息。BUZZ指数根据选股规则对趋势进行交易——该指数根据网络资源汇总的内容,跟踪 75 只表现出最乐观投资者情绪的美国大盘股。这不是一时兴起,而是强大的集体信念。BUZZ指数并不是分析小道消息,而是分析大众在消化各种消息之后的情绪趋势。作为一名投顾,你虽然每个月都会和客户聊个股,但其实并不希望客户高频的买卖,因为这样会产生交易费用以及容易受行为偏差的影响。话虽如此,客户很难做到不太频繁的交易。因此,即使在ETF的架构下,换手率较高的指数编制规则会产生交易成本,但这远比主动基金和让客户自己去交易划算得多。
3. 社交情绪投资可能是明智之选
专业投资者利用这种另类数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研究强调了情绪的潜在预测能力。BUZZ 指数已有 5 年的历史数据,也表明了这一点。不要只看累计折线图。看看过去收益、年化收益、平均值以及上行/下行捕捉率。在过去五年里,该指数相对于标普 500 指数的上行捕捉率为 131,这意味着它在上行市场多获得了31%的回报。其下行捕捉率仅为 99.72,这意味着它在下跌市场中获得的回报与标普 500 指数大致相同,可能只是表现稍好一点。这说明了指数选股背后的规则。除了你可能想象得到的飞速上涨的成长型股票之外,一些反向价值股也进入了该指数。
BUZZ 指数展示了集体信念的力量
来源:晨星,FactSet。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。所引用的业绩数据代表过往业绩。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。
